学校发现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3种渠道:
一、论文查重系统
内部查重工具
学校一般会购买专业的论文查重软件,如知网、万方等。在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后,会将论文内容与这些软件庞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进行比对。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如果学生的论文中有大段文字与数据库中的内容
相似度极高,就会被标记出来。例如,有的学生直接抄袭了网上已有的学术论文,或者从往届学长学姐的论文中东拼西凑,这些情况很容易在查重过程中被发现。
而且,这些查重软件不仅能检测文字的重复,对于一些改写、翻译等较为隐蔽的抄袭方式也能有所察觉。比如,有些学生将别人的论文翻译成其他语言,再翻译回中文,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但查重系统依然能够通过语义分析等技术识别出这种变相抄袭
的行为。
互检机制
学校在查重时,还会将同一届学生的论文进行相互比对。这是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和同学相互抄袭,或者从同一份非正规的资料来源抄袭。通过互检,就能发现这种群体抄袭的现象。比如,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学生在论文的某一部分出现了相同
的错误表述、罕见的案例或者独特的观点排列顺序,这就很可疑,学校就会进一步调查这些论文是否存在抄袭情况。
二、导师审查
专业知识判断
导师都是在相关学科领域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们对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常见观点和经典理论非常熟悉。在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中,导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判断论文内容是否合理。如果学生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与现有学术认知严重不符的观
点,或者使用了一种在专业领域内很少有人知道且没有合理引用来源的研究方法,导师就会产生怀疑。例如,在物理学专业中,如果学生声称发现了一种违背基本物理定律的现象,但又没有合理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解释,导师就会仔细审查这部分内容
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导师还能根据自己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来判断论文是否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一个平时成绩一般、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太扎实的学生,在论文中却展现出了远超其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导师就会对论文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比如,一个平时很少参与
课堂讨论、对专业书籍阅读量有限的学生,突然在论文中大量引用了高深的专业文献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这很可能会引起导师的警觉。
细节审查
导师会仔细检查论文的格式、引用标注等细节。如果论文的引用格式混乱,存在大量没有标注引用来源的内容,或者引用文献与论文内容关联性不强,这可能暗示学生存在抄袭或者拼凑的行为。例如,学生在论文中引用了一篇文献,但在引用部分却没
有按照学校规定的学术规范进行标注,或者引用的内容与上下文逻辑不符,像是硬塞进去的,这些情况都会引起导师的注意。
三、他人举报
同学举报
在学校的学术环境中,同学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如果有学生发现身边的同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比如看到有人抄袭他人论文、花钱请人代写等情况,他们可能会向学校举报。这种举报可能是出于维护学术公平的正义感,也可能是因为在竞争环境中发现
有人不正当竞争而产生的不满。例如,在评选优秀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可能会对其他有学术不端嫌疑的同学进行举报,以确保评选的公正性。
有时候,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可能导致举报。比如,在合作完成项目或者小组作业时,如果一方觉得另一方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不端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向学校反映情况。
其他教师或工作人员举报
除了导师之外,其他教师在阅读学生论文或者参与学术活动时,也可能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比如,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成员可能会发现学生的论文存在抄袭的嫌疑,或者在学术讲座中,有教师发现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与已有的学术成果高度相
似。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论文相关事务时,如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过程中,也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引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