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引用内容选择
相关性:引用的文献要与论文主题紧密相关,有助于说明研究背景、提供技术方法、作为数据来源,或与自己的观点相关,无论是支持、反对还是部分有分歧。
时效性:尽可能引用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近 3 - 5 年以内的为好,这样能反映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
权威性:优先选择来自权威学术期刊、书籍、研究报告等的文献,以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公开发表性:引用的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可用作参考文献,特殊情况需引用时,要以圆括号形式在正文内注明相关信息。
引用格式规范
著录项目:通常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著录项目和格式略有不同。
著录格式:
专著、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 / 引用日期。
作者姓名著录:通常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欧美作者的中译名只著录其姓,外文文献作者名字需用首字母缩写形式。若作者不超过三位,全部著录;超过三位时,著录前三位作者,后加 “,等” 或外文文献用 “,et al.”。
引用标注规范
文中引用标注位置:一般放在句子的末尾,在引号之后或句号之前。如 “根据 Smith 等人的研究(2020 年),结果表明…” 或 “结果表明(Smith 等人,2020 年)…”。如果引用同一作者在同一年份发表的多篇文章,可在引用标注中使用字母加以区分,如 (Smith, 2020a) 和 (Smith, 2020b)。
标注方式:常见的有点滴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 出版年制等。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著者 - 出版年制:在文中引用处标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在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再按照作者姓氏字母顺序和出版年份排列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要求
排列顺序:若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若采用著者 - 出版年制,则按作者姓氏首字母或其名称的首字母排序,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按年份先后次序排在一起。
格式统一:参考文献列表中所有条目的格式应保持统一,包括字体、字号、缩进等。
完整性:确保参考文献列表中的信息完整准确,包括作者姓名、文献题名、出版信息等,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此外,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可能对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有具体的要求,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学校和导师给出的相关指南,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引用和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