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论文格式的精细指导手册
时间:2025-03-04 13:47:48

期刊投稿论文格式的精细指导手册.jpeg

一、论文整体排版

(一)页面设置

在进行论文创作时,通常选用国际标准纸张 A4 作为载体,其尺寸为 210mm×297mm。页面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页边距,一般情况下均设置为 2.5 厘米。这一设置既能确保论文内容在页面上布局合理,避免文字过于贴近纸张边缘影响美观与阅读体验,又能为后续可能的装订、批注等操作预留恰当空间。不过,需注意不同期刊对页边距可能存在细微差异,投稿前务必仔细研读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依要求进行精准微调。

(二)字体规范

中文字体:中文部分的主体文字通常采用宋体,宋体字形规整、笔画清晰,在正文阅读中能为读者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方便长时间阅读而不易产生视觉疲劳。

英文字体:英文部分则适配 Times New Roman 字体,该字体在英文排版领域应用广泛,具有线条流畅、字母间距均匀的特点,与宋体在视觉风格上相互协调,共同营造出专业、规范的文档风貌。

不同元素字体字号区分:论文中的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以及各级标题等不同元素,各自有着特定的字体字号要求,以此突出文档结构层次,增强可读性。具体规范将在后续对应板块详细阐述。

(三)行距设置

主体行距:论文正文的行距多采用 1.5 倍行距。相较于单倍行距,1.5 倍行距能有效拉开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避免文字过于紧凑,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线过渡更加自然、流畅,减少因文字密集而产生的阅读压力。

段间距:段间距的设置同样对文档的整体美观度和可读性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段落前、后可设置 0.5 行左右的间距。恰当的段间距能清晰划分不同段落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识别文章结构,把握不同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同在文章中构建起清晰的路径标识,引导读者顺利阅读。

二、标题页

(一)论文标题

字体字号与排版:论文标题采用二号黑体字,在页面中居中对齐。这种字体字号的选择旨在突出标题的重要地位,使其在页面上醒目呈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字数限制与要求:标题的字数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20 个汉字以内。简洁凝练的标题能够迅速传达论文的核心要点,让读者在一瞥之间对论文主旨有初步认知。若确实需要对标题进行更详细的阐释,可设置正副标题。正标题聚焦核心主题,副标题则进一步补充说明研究的特定方面、范围或方法等。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研究》,主标题明确了研究领域与核心内容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及大数据分析这一手段,若添加副标题 “以一线城市为例”,则进一步限定了研究范围,使标题表意更为精准。

(二)作者姓名

字体字号与排版:作者姓名使用五号黑体字,同样在页面中居中排列。这种字体字号选择在保证姓名清晰可读的同时,不会过于突兀,与标题及后续元素在页面布局上保持协调。

多位作者标注:当论文有多位作者时,作者姓名之间使用逗号进行隔开,以明确区分不同作者。若作者来自不同单位,需在每位作者姓名的右上角用数字进行标注。例如 “作者 A¹,作者 B²”,这里的数字 “1”“2” 分别对应下文作者单位部分中作者 A 和作者 B 所属的不同单位编号,便于清晰呈现作者与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作者单位

字体字号与排版:作者单位信息采用五号楷体字,在页面中居中排版。楷体字体风格较为柔和,与黑体的标题和作者姓名搭配,能在视觉上形成一定的层次变化,使页面布局更加美观。

单位信息规范:单位名称必须书写全称,不可使用简称或缩写,以确保单位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需用括号完整括起。若有多位作者来自不同单位,需分别列出各作者对应的单位信息,格式为 “(1. 单位 1 名称,城市 1 邮编 1)(2. 单位 2 名称,城市 2 邮编 2)”。例如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清晰展示出不同作者的所属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等详细信息。

三、摘要

(一)“摘要” 字样格式

字体字号与排版:“摘要” 这两个字采用小五黑体,特别注意 “摘” 字与 “要” 字之间需空出两个字符的间距,并且整体在页面中居中放置。这种格式设定一方面突出了 “摘要” 板块的独立性,使其与正文内容在形式上有所区分;另一方面,简洁明了的排版风格符合学术文档的规范要求。

(二)摘要内容规范

字体字号:摘要的具体内容使用小五楷体字,其中涉及的字母及数字部分则采用小五 Times New Roman 字体,以保持与英文文献格式的一致性和文档整体的协调性。

字数限制与内容要求:摘要的字数一般严格控制在 250 字以内。它应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和自含性,如同一个微型论文,能够精准概括论文的核心要点。具体而言,需涵盖研究目的、所采用的方法、获得的主要结果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等关键信息,且在表述过程中,严禁加入任何注释和主观评论内容。例如:“本文旨在探究新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该新型催化剂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为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优化途径。” 此例中,清晰阐述了研究目的是探究新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方法为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是新型催化剂能显著提升反应速率,结论则点明了对工业生产的意义,完整且精炼地概括了论文核心内容。

四、关键词

(一)“关键词” 字样格式

字体字号:“关键词” 这三个字采用小五黑体字,在页面排版中,紧跟在摘要内容之后,无需另行起行或添加特殊分隔符号,以保持文档格式的紧凑与连贯。

(二)关键词内容规范

字体字号:关键词的具体内容同样使用小五楷体字,其中字母及数字部分遵循小五 Times New Roman 字体规范。

数量与排列要求:关键词一般选取 3 - 5 个为宜。各关键词之间使用分号进行隔开,以明确区分不同词汇。在选取关键词时,需严格按照词条意义和逻辑顺序进行排列,通常由宏观概念逐渐过渡到微观概念。例如 “新型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研究”,“新型催化剂” 作为研究对象,属于相对宏观范畴;“化学反应速率” 是研究围绕的核心指标,更为具体;“实验研究” 则明确了研究方法,是微观层面的操作手段,这样的排列顺序符合人们对研究内容从整体认知到具体细节深入了解的逻辑过程。

五、目录(若论文篇幅较长可添加)

(一)“目录” 字样格式

字体字号与排版:“目录” 这两个字采用三号黑体字,“目” 字与 “录” 字之间空出两个字符的间距,并且在页面中居中排版。较大的字体字号和居中设置,使 “目录” 板块在页面中极为醒目,便于读者快速定位和识别。

(二)目录内容规范

与正文一致性:目录内容必须与正文的题序层次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按照正文各级标题的顺序和层级进行编写。清晰、准确地列出论文中的引言、各章节标题、结论、参考文献等主要部分,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论文结构指南。

格式示例:例如,若正文结构如下:

一、引言 - 1

二、研究方法 - 3

(一)实验材料 - 3

(二)实验步骤 - 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6

四、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11

则目录应精确呈现上述结构,包括各级标题的文字内容以及对应的页码信息。其中,一级标题如 “一、引言” 顶格排版,二级标题如 “(一)实验材料” 在一级标题下适当缩进,以此类推,通过排版格式的差异直观体现标题的层级关系。页码部分需准确无误,方便读者快速跳转到相应页面阅读具体内容。

六、正文

(一)引言

内容涵盖:引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即论文所涉及研究领域当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动态。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简要回顾与综述,梳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同时,详细说明论文研究的目的,即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达成何种目标,以及研究的创新点所在,突出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独特贡献。

字数与字体要求:引言部分的字数一般在 600 - 900 字之间。文字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其中涉及的字母及数字部分使用五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例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过往研究虽在疾病诊断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精准治疗方案制定上仍存在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提高治疗方案制定的精准度,为医疗决策提供更有力支持。” 此例中,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背景,指出过往研究在精准治疗方案制定方面的欠缺,进而明确了本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提高精准度这一研究目的和创新点,内容充实且条理清晰。

(二)论文主体

逻辑结构与阐述要求:论文主体是整个研究的核心部分,需根据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合理划分章节或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在阐述过程中,务必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语言表达准确、专业。应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论证方法,结合详实的数据、案例等,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使读者能够清晰理解研究的思路和过程,信服研究得出的结论。

各级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采用小四黑体字,段落行距设置为两倍行距,段前和段后间距均调整为 0。这种格式使一级标题在页面中突出显示,有效划分论文的大板块结构。例如 “1 材料与方法”,明确标识出该部分内容围绕研究所需的材料及采用的方法展开。

二级标题:使用小四仿宋字体,数字部分采用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二级标题在一级标题下进一步细分内容,例如 “1.1 原料”,详细说明 “材料与方法” 中涉及的原料相关信息,在排版上通过字体变化与一级标题形成区分,同时保持一定的层级关联。

三级标题:采用小四楷体字体,数字部分同样为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如 “1.1.1 主要仪器设备”,对二级标题 “原料” 部分中的主要仪器设备进行具体介绍,进一步细化内容层次,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研究细节。

四级标题(若有):若论文内容复杂,需要进一步细分层次,可设置四级标题,采用五号宋体字体,数字部分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四级标题在三级标题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的内容分类,如 “1.1.1.1 设备 A 的技术参数”,精准呈现研究中具体设备的详细技术参数信息,完善论文的结构层次。

在正文阐述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图表、公式等辅助工具说明问题。图表应具有清晰的编号和标题,图表编号一般按章节顺序编排,如 “图 1.1” 表示第一章的第一个图,标题应简洁准确地概括图表内容。公式需准确无误,在正文中引用时应标注编号,方便后续查阅和引用,如 “根据公式 (1)”。

(三)结论

内容要点:结论部分需全面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关键发现,强调研究成果在所属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贡献。同时,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可适当提及本次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如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等。此外,基于对研究现状和自身研究的分析,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合理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字数与字体要求:结论部分一般篇幅不超过一页。文字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母及数字部分使用五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例如:“本研究成功验证了深度学习算法在提高医疗治疗方案精准度上的有效性,为医疗领域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但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此例既总结了研究成果,又指出了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方向,内容完整且符合结论部分的写作规范。

七、注释

注释必要性与位置:在论文正文中,当引用他人观点、原话、主要数据等内容时,必须注明出处,这是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既能体现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又能为读者提供查阅原始资料的线索。此外,若正文中存在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的内容,也可通过加注注释的方式进行补充。注释采用尾注方式,即所有注释内容统一列在论文末尾参考文献之前。

注释格式规范:所引用著作的注释需详细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出版年号以及具体页码。例如:“根据张三的研究 [1],该现象在特定条件下较为普遍。” 在论文末尾的注释部分应对应列出:“[1] 张三。著作名 [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所引用资料来自刊物时,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以及页码,格式如:“[2] 李四。论企业创新策略 [J]. 经济研究,2021,45 (3):12 - 18.”。通过规范的注释格式,确保学术引用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八、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 字样格式

字体字号与排版:“参考文献” 这四个字采用小四楷体字,段落行距设置为两倍行距,段前和段后间距均为 0,在页面中居中排版。这种格式使 “参考文献” 板块在论文末尾醒目呈现,与正文及其他部分清晰区分。

(二)参考文献内容规范

排列顺序:参考文献需严格按照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确保每一条参考文献与正文中的引用点准确对应,方便读者查阅核对。

不同文献类型格式:

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 [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1] 王五。管理学原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此格式明确列出了专著的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年份等关键信息。

期刊文章: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 [J]. 期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例如:“[2] 赵六。论企业创新策略 [J]. 经济研究,2021,45 (3):12 - 18.”,详细标注了期刊文章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期号以及文章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 [C]/ 会议论文集名。出版地 (或会议地点): 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七。区域发展新路径 [C]/ 全国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56 - 62.”,清晰展示了论文集中文章的作者、文章标题、所属论文集名称、出版地(或会议地点)、出版社、出版年份以及文章在论文集中的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学位论文名称 [D]. 作者单位所在城市:作者单位,授予年。例如:“[4] 周八。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研究 [D]. 北京:清华大学,2019.”,完整呈现了学位论文的作者、论文标题、作者单位所在城市、作者单位以及学位授予年份等信息。

报告:序号 作者。报告名称 [R].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例如:“[5] 某机构。行业发展报告 [R].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3.”,明确给出了报告的作者(机构)、报告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及出版年份。

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例如:“[6] GB/T 1234 - 2020, 产品质量标准 [S].”,规范标注了标准的编号及名称。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P]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例如:“[7] 某公司。一种新型技术:中国,123456 [P] 2022 - 05 - 01 2024 - 01 - 01.http://xxx.”,详细说明了专利的所有者、专利标题、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以及获取或访问专利信息的路径。

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析出文献题名 [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例如:“[8] 吴九。科技创新动态 [N]. 科技日报,2024 - 03 - 01 (2).”,准确列出了

继续

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析出文献题名

N

.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例如:“[8] 吴九。科技创新动态

N

. 科技日报,2024 - 03 - 01 (2).”,准确列出了报纸文章的作者、文章标题、报纸名称、出版日期以及所在版次信息,便于读者追溯原始报道。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

EB/OL

. 发表或更新日期 / 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例如:“[9] 某网站。行业资讯

EB/OL

.2024 - 02 - 15.http://xxx.”,清晰呈现了电子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文献标题、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以及获取该文献的具体网络路径,适应数字化信息的引用规范。

九、致谢(可选)

(一)格式规范

致谢部分的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并居中排版,与论文其他部分在格式上区分开来,使其醒目突出。内容另起一页,以保证页面布局的合理性与美观度,避免致谢内容与正文或参考文献等部分在视觉上产生混淆。

(二)内容要求

致谢的文字应简洁明了、真挚诚恳且实事求是。在这部分内容中,需对在论文创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或支持的个人及组织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通常,首要感谢的是论文导师,导师凭借丰富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选题、研究方法确定、论文框架搭建以及修改完善等各个关键环节,都给予了悉心且专业的指导,为论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从最初选题的反复探讨,到研究方案的精心雕琢,再到论文初稿、修改稿的逐字逐句审阅,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使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不应忽略实验室伙伴、同学或朋友在资料收集、实验操作、观点讨论等方面提供的协助。如 “感谢实验室的伙伴们,在实验数据采集期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诸多困难;感谢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与我积极交流学术观点,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启发”。此外,若有相关组织提供了研究经费、实验设备或其他资源支持,也需在致谢中予以提及并表示感谢,如 “本研究得到了 [组织名称] 的科研基金资助,同时 [实验室名称] 为实验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评估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下一篇:CSSCI 与 CSCD 期刊数据库相关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