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期刊投稿后的等待与投稿后的艰难返修(一)
时间:2025-01-19 14:28:09

SCI 期刊投稿后的等待与投稿后的艰难返修(一).jpg

采访背景:许多科研人员在向 SCI 期刊投稿后,都要经历一段忐忑不安的等待期。这段时间里,他们怀揣着希望,又饱受焦虑的煎熬。为了深入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采访了几位有经验的科研工作者。

采访对象:

张博士,某高校生物学专业,已发表多篇 SCI 论文。

李教授,材料科学领域资深专家,指导学生发表大量高水平 SCI 成果。

采访内容:

记者:张博士,您能和我们讲讲一般向 SCI 期刊投稿后,大概要等多久才能收到第一轮反馈吗?

张博士:这差别可大了,据我了解,不同学科、不同期刊差别明显。像一些热门的医学期刊,如果稿件量巨大,初审可能就需要 2 - 3 个月,甚至更久。我之前投过一本生物医学类的一区期刊,等初审结果就等了差不多 3 个月。而一些相对小众的工程类期刊,初审快的话 1 个月左右就能有消息。

记者:在等待期间,您的心态是怎样的?会很焦虑吗?

张博士:那肯定焦虑啊!感觉就像等待高考成绩一样,心里没底。每天都会不自觉地去查看投稿系统,生怕错过什么消息。有时候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脑子里一直想着论文会不会被拒。我有个同学,投稿后焦虑得不行,还专门找心理医生咨询缓解压力呢,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 30% 的科研人员在投稿等待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记者:您有没有什么缓解焦虑的方法呢?

张博士:我一般会让自己忙起来,投入到新的研究课题中,分散注意力。另外,也会和同行交流,听听他们的投稿经验,心里会踏实一些。比如说,之前我和同实验室的师兄交流,他告诉我他上次投稿等结果的时候,就利用空闲时间去参加学术研讨会,不仅缓解了焦虑,还结识了不少业内人士,说不定对后续研究还有帮助。

记者:李教授,从您指导学生投稿的经验来看,您觉得等待过程中,作者最应该关注什么?

李教授:首先要关注投稿系统的状态更新,这是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同时,要留意期刊官网有没有相关的通知,像有的期刊可能会因为特殊情况延长审稿时间,官网会提前告知。据我观察,大概 80% 的初审退稿原因是论文不符合期刊的范围或者创新性不足,所以作者在等待时,可以反思自己的论文这两方面有没有问题。

记者:如果超过了预计的审稿时间还没有消息,您建议作者怎么做?

李教授:一般不建议作者频繁催稿,除非超过期刊承诺时间很久。可以先礼貌地发邮件询问一下稿件进度,邮件内容要简洁明了,表明自己的稿件编号、投稿日期等关键信息。我之前有个学生,等了 4 个月还没消息,发邮件询问后得知是审稿人那边出了问题,期刊很快重新安排了审稿,后来论文顺利进入二审。

记者:您觉得等待结果这段时间,对科研人员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吗?

李教授: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沉淀期。一方面,让科研人员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锻炼了心态,毕竟科研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这些等待和不确定性,能让他们以后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有数据显示,经历过多次投稿等待的科研人员,在后续研究中遇到挫折时,坚持下来的概率比新手高出 20%。

记者:张博士,当您收到拒稿信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张博士:心里肯定 “咯噔” 一下,很失落。但也知道这是科研常有的事儿,所以会尽快调整心态,去看拒稿原因。我记得有一次投稿被拒,拒稿信里指出我的实验设计有漏洞,当时虽然难受,但也明白这是改进的方向。

记者:对于新手科研人员,您有什么建议帮助他们度过投稿等待期?

张博士:新手一定要多向导师、师兄师姐请教,他们的经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有就是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篇论文上,要同时推进多个研究项目,这样即使一篇被拒,还有其他的可以继续努力。比如我刚读博的时候,只专注一篇论文投稿,被拒后很受打击,后来学会并行开展研究,心态就好多了。

记者:李教授,在您看来,期刊的审稿周期长短和期刊质量有关系吗?

李教授: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高质量的一区期刊,由于审稿流程严格、审稿人要求高,审稿周期相对较长。但也有些新兴的、有潜力的期刊,虽然审稿快,但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例如某新兴材料期刊,审稿周期平均 1.5 个月,短短几年内影响因子就突破了 3,发表的文章质量也很不错。所以不能单纯以审稿周期判断期刊质量。

记者:最后,您二位对正在投稿等待的科研人员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张博士:大家一定要稳住心态,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就算遇到挫折,也是成长的机会。

李教授:对,坚持下去,不断反思和改进,终会有收获。科研之路漫漫,等待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SCI 期刊投稿后的等待与投稿后的艰难返修(二)

下一篇:如何让SCI初稿的标题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