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常见手术(上):胆囊切除术
时间:2024-11-15 13:28:55

胆囊切除术是肝胆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当胆囊出现结石、息肉、胆囊炎反复发作等情况时,往往需要考虑这一手术方式。

手术适应证

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尤其是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者。胆囊息肉直径超过 1cm,或短期内息肉增长迅速,存在恶变可能。胆囊壁明显增厚、钙化(瓷化胆囊),恶变风险增加。

手术步骤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腹部做合适的切口,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广泛,在脐部做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可全面观察腹腔内情况。在剑突下和右上腹再做操作孔。仔细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组织,清晰暴露胆囊三角。这是手术的关键部位,因为此处有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准确识别并夹闭、切断胆囊动脉,随后处理胆囊管,可使用钛夹或可吸收夹,确保夹闭牢固,防止胆汁泄漏。然后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完整切除胆囊。对于腹腔镜手术,可将胆囊装入标本袋后从操作孔取出。

术中注意要点

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损伤胆总管、肝总管等重要结构。若胆囊炎症较重,粘连紧密,解剖结构不清时,可考虑转为开腹手术,以确保手术安全。同时,在剥离胆囊时,要注意胆囊床的止血,防止术后出血。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出血:胆囊床出血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胆囊炎症较重,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时,分离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另外,胆囊动脉处理不当,如钛夹松动或脱落,也会导致术后出血。严重的出血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胆管损伤:这是胆囊切除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如果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可能误损伤胆总管、肝总管等。胆管损伤可导致胆汁漏、胆管狭窄等问题,后期可能需要复杂的修复手术,甚至多次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胆漏:可能由于胆囊管残端夹闭不牢、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等原因引起。少量胆漏可能通过保守治疗自愈,但大量胆漏可能导致胆汁性腹膜炎,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放置引流管或再次手术。

胃肠道损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分离胆囊与十二指肠、结肠等周围器官粘连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损伤胃肠道,引起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需去枕平卧,待麻醉清醒后可适当调整体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注意观察腹部引流情况,若有胆汁样液体引出,需警惕胆漏的可能。术后患者需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qsllxy@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上一篇:肝胆外科常见手术(中):肝部分切除术

下一篇:ASAP 肝癌诊断模型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